临期食品成年轻消费群体“新宠”?
临期食品成年轻消费群体新宠?
9.9元,41包,够吃一个月!打开某电商平台搜索临期食品,爆款的产品宣传夺人眼球。一些原本要十几二十元一瓶的饮料,被打上了临期零食的标签而变得格外便宜,很快成为抢手货。
买的人多了,话题自然也热起来。在微博上,临期食品话题阅读量达到600多万;豆瓣网站上,我爱临期食品小组创建不到一年,聚集了超过7万人吃临期食品成了年轻人当中的新风尚。
曾几何时,捡漏被视为抠门、寒酸的行为,如今,很多人点赞消费临期食品是理性消费、低碳环保之举。那么,临期食品为何定价如此低廉?为何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采访。
走访:临期食品线上线下人气高
6月25日下午,下班后的胡昊打开二手交易APP转转,一口气下单了十几种零食,买了小饼干、豆腐干、啤酒、薯片单价都是几毛钱或者一两块,白捡的一样,闭着眼睛买。胡昊说,他是在朋友的推荐下了解到的临期食品,第一次浏览时就像打开了新世界,商品价格让他感到震惊:原价上百元的开心果,只标价19.9元;牛肉干只要9.9元,还有很多远低于原价的大牌食品。
现在,胡昊已经形成了网上选购临期食品的习惯,我也是查阅一些信息发现,各个平台都有这样的专卖店,这些食品大多还处在保质期剩下20%50%期间,就会进入打折促销期。胡昊说,他前几天买的一整箱原味苏打水,原价三元,现在售价仅1.4元,距离保质期还剩6个月,相当于传统商超的五折。有些原价高昂的进口零食因为运输时间长、保质期短,更是会有巨大价差。
二手交易平台上的临期食品。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浏览了各大电商平台,线上卖临期食品的店铺多以食品折扣店的形式经营。淘宝食品行业负责人此前表示,淘宝上卖临期食品的店铺已近万家。过去一年有210万消费者在淘宝上选购临期食品,主要以年轻人为主,90后、大学生和一些年轻上班族。
什么是临期食品?顾名思义,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眼下,临期食品不仅线上销售火热,线下商超的折扣区、临期食品专区也人气颇高。
6月24日晚上8点,在家乐福超市海口红城湖店临期产品专区,不断有市民前来选购。海口市民罗女士告诉记者,她家住附近,吃过晚饭后来转转看有什么打折的零食。
这些商品虽然还有几个月到期,但都是在正常保质期内,而价格却要便宜了许多,我经常来这里采购。罗女士告诉记者,她对临期食品也有所了解,临期不是过期,食品保质期快到来的那一段时间,不一定就意味着食物不能食用或安全性下降,我买的这些都是日常食品,买回去之后还没到期就会吃完。罗女士选购了纯牛奶、啤酒和饼干。
家乐福超市海口红城湖店店长王玲慧告诉记者,超市的临近保质期产品销量很不错,其中洗护类的日用品和休闲零食最受欢迎。特别是零食区,很多都是品牌打了很低的折扣,我们自己员工也会选购。她表示。
海口另一大型超市大润发销售的临期商品也很受欢迎。临期的产品我们会集中在收银区附近展示并以优惠价销售,每次都很快销售一空。大润发国兴店李经理告诉记者。
二手交易平台上的临期食品。
数据:6成以上消费者认可并愿意购买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有多香?你会买临期食品吗?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也专门做了问卷调查。
记者梳理数据发现,购买临期食品的消费者多是女性;42%的受访者认为,临期食品属于安全食品,只是口感可能会有所下降;73%的受访者认为,临期食品只要是在保质期内就可以继续吃。当然,也有约一成的受访者认为,临期食品对人身体有害,不会购买。
有意愿购买临期食品的人群占比61%。在什么情况下会购买呢?59%受访者表示,刚需产品大幅减下的时候会更有意愿购买;70%的受访者选购是用于自销。有74%的受访者认为,购买临期产品倡导了一种避免食品浪费的消费观。
这份调查数据与现实情况显然是相符的。记者采访了多位有临期食品选购经历的消费者,他们大部分表示,之所以喜欢淘临期食品,价格优惠是其最大的吸引力点:100块钱能买一大车、纯肉进口香肠不到20元、薯片9毛钱一袋。
TAG标签:
唐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慢性前列腺炎对患者来说有哪些危害
养育关系与抑郁症有什么联系呢
脑出血手术后多久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