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包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钱包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状况调查

发布时间:2020-07-13 17:20:24 阅读: 来源:钱包厂家

7月25日上午,青岛地区的一些厂区和员工宿舍、以及部分农民工的出租屋内出现了一批新鲜面孔,他们是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暑期社会实践新生代农民工婚姻幸福度调研队的队员。

在一周多的时间里,通过实地走访和千余份问卷调查的方式,实践队开始了对青岛市新生代农民工婚姻幸福度的调研,探索这些游走在现代与传统、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中国适龄青年的婚姻状况及幸福度指数。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是指80后、90后一代离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正处于婚恋黄金阶段,较第一代老农民工在婚姻观、幸福观等方面表现出从传统到现代转变的过渡特征。

据青岛黄岛区劳动局团委提供统计,我国现阶段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务工者总数约有8487万人,占外出务工者总数1.5亿人里面的58.4%。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爱情与婚姻能否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间夹缝生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

游走在城市和农村的“双重边缘人”

7月25日早,天刚蒙蒙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进行暑期实践的队员们便乘着公交车,来到了青岛外来农民工聚居地之一——西南辛安。

村庄外围,是一片墨绿、浑浊的臭水沟,连同村口几个巨型的垃圾桶,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恶臭。多走上两步,可以看到道路两旁参差不齐紧紧相连着的简易平房,一排排挤向视野的尽头,大多数都已因年久失修而破旧不堪了,任由随处可见的大大小小的广告牌充斥其间。

村头街角一侧有嘈杂的电子音乐传出来,一家卖灌汤包的出租房内,即将22岁的帮工小李正不亦乐乎地玩着网游。另一位帮工刘姐则忙着给顾客打包,“家里面催又有什么办法?每天忙完除去玩游戏哪还有时间处对象?”

1989年出生的她,19岁便从老家安徽出来打工,到现在为止,已经辗转了好几座城市。如今,她身边的朋友已经陆续结婚生子,她称今年便打算和男友回老家把证领了。

“我23岁了,和他都是初中毕业,户口也是农村的,家里念叨得紧,能结就赶紧结了。”刘姐很腼腆,和大部分打工者一样,她和男友是老乡,是在打工过程中认识的,从未奢求过能和城里人发展感情。“起初在北京打工时,经工友介绍相识,后来一起来到青岛。”

相恋三年,两人感情不错。但在谈及结婚以后的生活时,言辞中既有憧憬,又略带担忧:“结了婚买不起房子,我俩还是得继续在外面打工赚钱。过些年有孩子了,等那会儿要是条件还不行就只有回老家了。”

刘姐只是这个群体中一个典型的个案。

“与父辈相比,他们一方面缺乏务农经验,对农村的情感较少;另一方面外出不只是为了打工赚钱,更向往城市生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红霞从社会认同与城市融入上分析说,他们缺乏确定性,深陷矛盾状态,摇摆在城乡之间,是“半城市化”过程中的“双重边缘人”。而像刘姐这样对在城市中的婚恋既憧憬又担忧的新生代农民工,矛盾的心理恰是“双重边缘人”心理归属的表现。

这种不确定性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婚恋问题是突出表现之一。由于目前的社会政策还不够完善,他们无法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要想“成家立业”面临许多障碍。

“新生代处于无根、无序和无助的状态,内心矛盾复杂。”张红霞在看过初步调研结果后说。一方面,他们渴望城市里面恋爱自由和婚姻自由的现状,另一方面,他们又害怕遇人不淑、一辈子“葬送”;一方面,他们对城市里面的离婚能够理解,另一方面,却很难接受离婚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总之,这种矛盾心理的存在是他们在从乡村到城市现代转型过程中,自身型塑尚未完成、“农民—市民”角色尚未转型成功的结果。

市场附近一家小便利店店主小秦刚卖出两瓶洗发水,抱着3岁的儿子走出小店。小秦两年前从黑龙江过来的,媳妇在老家。之前他一直做零工,现在带着儿子做点小本买卖,媳妇过一阵子会来青岛带孩子。

小秦和妻子是亲友牵线认识的,认识不过数月,两家人一致同意后,就立马结婚了。婚后不久,他便背上行囊南下到青岛。后来把儿子也接了过来。起初儿子会经常想念妈妈,他们就每天靠电话联络,每当儿子在电话里懂事地叫“妈妈”时,他感到既欣慰又无奈。他的很多工友都和他的生活状态一样。由于在城市中很难被认同,又缺乏合适的社交环境和时间,很多人都选择回家闪婚。

“与父辈相比,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离乡土更远,距城市却没能更近。”张红霞表示,这一代已到了适婚年龄,但现实的尴尬却让他们无所适从,“闪婚”已然成为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的婚姻现象:利用回家的短暂时间,经亲友介绍,并以数千元甚至数万元“彩礼”即“婚约保证金”的形式迅速确定恋爱关系,再在很短时间内迅速结婚。这种实用性十足的“闪婚”,正在以更务实的态势演变为农村新“乡俗”。

然而“闪婚”的增多让“闪离”现象也日益增多。不少农民工认识不到1个月便领证结婚,但由于长期分居,双方交流减少,矛盾也随之而来,一旦问题无法正确解决,离婚,成为最终的选择。

据张红霞介绍,因为两地分居而离婚的案例,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已逐渐普遍。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就闪婚这一婚姻形式来说,本身就存在很大弊端。了解不多,结婚仓促,会不会对今后婚姻生活造成隐患?会不会成为造成农村离婚率提高的潜在因素……这些都是值得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考虑的问题。如果他们可以改变自身的现状,不断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多与他人接触,相信这种现状会有所改变的。

“闪婚”和“闪离”

无“根”花难开终究是过客

“肉饼大哥”李华(化名)是济宁人,高中毕业后在技校学烹饪,毕业后外出打工四年多,在一所高校附近的小吃街拥有自己的摊位。

来黄岛工作两年,李华认识了现任女友,并交往一年多了。但女友父母明确提出,两人如果结婚,他必须准备一套新房,彩礼仪式样样不能少,女友也听从父母的意见,这个要求很快让两人的恋情亮起红灯。

“小吃摊月收入1500元,除了吃饭、住房、日常生活开支和交往,所剩无几。”李华说,学校一旦放假,小吃摊客源大减,收入仅能维持最基本生活开支。为了赚钱盖房结婚,他总是早出晚归,平时很少休息,也没什么闲暇。

长此以往,与居住在工厂职工宿舍里的女友联系越来越少,两人现在的交流仅限于电话和短信。“现在俺俩感情都淡了,没刚开始谈恋爱那会儿火热了。现在她总是张口闭口钱和房子,俺都乏了,打电话俩人都说不了几句话,就不打了……”

至于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李华耸了耸肩,说:“走一步看一步吧,等俺赚够了钱就回家盖房子结婚生小孩儿……”

李华乡土情结很浓,认为自己是农民,就是天生种地的料,以后还是要回家种田。在城市里,像他这样的农民工没有房子,没有稳定的收入,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只是过客。真正的婚姻幸福,就是和媳妇在农村平平淡淡地过日子。

“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对未成家的农村青年的影响还是较大的,例如,现如今在农村仅靠新生代农民工自己的力量是很难支付起结婚和盖房买房的成本的。”张红霞说,这使得现代绝大多数农村子女结婚都需要通过中间人介绍对象,然后才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此外,张红霞也表示,数年来,农村形成了以门当户对、着重地位财产、家族势力等为核心资本的传统婚恋心态,要求子女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此,农村的婚姻都是操办的,有一整套繁杂的结婚程序,而且费用昂贵。据计算,现在农村男方家庭娶媳妇平均要花三万多块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结婚如同盖房子一样,属于花钱的大事。

金州职业装设计

漳州工服订制

库尔勒职业装订制

孟州制作工服